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郑翅)9月10日,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以下简称“服贸会”)期间,第四届生态环保产业服务“双碳”战略院士论坛在北京首钢园举行。作为服贸会主论坛之一,本届论坛以“科技领航启新程,智绿融合创未来”为主题,聚焦“美丽城市”与“低碳园区”两大示范场景,探讨行业全面绿色转型路径,涵盖减污降碳前沿科技及数字化技术,共享低碳发展理念,共商绿色未来系统性解决方案。
在主旨报告环节,与会专家围绕石油石化绿色低碳发展、AI赋能大气成分遥感技术进展、数智赋能水处理装备制造业壮产升级等主题进行了科技交流和分享,结合研究领域、研究成果、实践案例,深刻阐述生态环保产业服务“双碳”战略的最新科技进展以及推动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等方面的经验。
“过去我们靠经验,后来借助中端计算机辅助,如今迈进数智驱动时代。”南京大学环境学院教授任洪强认为,水处理装备的发展轨迹已从早期纯进口,到中低端国产化,再走向未来智能化与集成化并行,产业面临的效率、清洁性、适应性、智能化和标准缺失等短板,都将在数字化浪潮中获得新的解决方法。
中国科学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学术所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环境科学与光电技术学院院长刘文清在题为《AI赋能 大气成分遥感技术进展》的报告中,总结了大气环境监测需求变化,介绍了光谱学技术、卫星技术等在大气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及案例,并表示,未来需构建多维度大气环境综合研究系统,提升大气成分立体监测能力,发展AI数据融合技术,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支撑。
浙江工业大学校长高翔在题为《数智赋能绿色低碳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的报告中,深入阐述了人工智能等数智技术在绿色低碳领域的创新应用和人才培养路径。人才培养方面,AI技术正重塑教育生态,推动教学模式和培养体系变革。科技创新方面,AI等数智技术为绿色转型发展带来了新机遇,通过与能源、交通、工业等行业的融合发展,在气象—能源模型、可再生能源发电预报等多个应用场景中取得了显著成效。
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党委书记、会长郭承站表示,未来将从引领、推动、行动三方面发力,加强院士对环保产业的赋能。聚焦节能减排、绿色低碳技术研发,突破新材料、新工艺、新装备关键技术,深化“政产学研用”融合机制,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